孔雀草的资料
孔雀草(拉丁学名:Tagetes patula L。),别名:黄菊花、臭菊花、孔雀菊、小万寿菊等。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分枝斜展。叶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单生,管状花花冠黄色,瘦果线形,花期7-9月。原产墨西哥。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生于海拔750-1600m的山坡草地、林中,或庭园栽培。下面介绍孔雀草的详细资料。
孔雀草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茎直立,通常近基部分枝,分枝斜开展。叶羽状分裂,长2-9厘米,宽1.5-3厘米,裂片线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齿端常有长细芒,齿的基部通常有1个腺体。
头状花序单生,径3.5-4厘米,花序梗长5-6.5厘米,顶端稍增粗;总苞长1.5厘米,宽0.7厘米,长椭圆形,上端具锐齿,有腺点;舌状花金黄色或橙色,带有红色斑;舌片近圆形长8-10毫米,宽6-7毫米,顶端微凹;管状花花冠黄色,长10-14毫米,与冠毛等长,具5齿裂。
瘦果线形,基部缩小,长8-12毫米,黑色,被短柔毛,冠毛鳞片状,其中1-2个长芒状,2-3个短而钝。花期7-9月。
孔雀草的生长习性及分布
雀草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墨西哥,喜温暖、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温度10℃~38℃,最适温度为15℃~30℃。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忌pH值小于6的酸性土。孔雀草对温度和日照长度较为敏感,因此,在不同地区的栽培技术也不尽相同。
孔雀草性喜阳光,但在半荫处栽植也能开花。它对土壤要求不严。既耐移栽,又生长迅速,栽培管理又很容易。撒落在地上的种子在合适的温、湿度条件中可自生自长,是一种适应性十分强的花卉。
原产墨西哥,中国各地庭园常有栽培。在云南中部及西北部、四川中部和西南部及贵州西部均已归化。
孔雀草的主要用途价值
药用价值
具药用价值。孔雀草的全草可入药,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平。有清热利湿,止咳之功效。用于咳嗽,痢疾,顿咳,牙痛,风火眼痛;外用于痄腮,乳痛。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孔雀草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主风热感冒;咳嗽;痢疾;肋腺炎;乳痈;疖肿;牙痛;口腔炎;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醋调敷;或鲜品捣敷。
3~5钱,水煎或研粉分数次开水送服;外用适量,加重楼、银花共研末,陈醋调敷患处。
孔雀草花叶可以入药,有清热化痰、补血通经的功效。能治疗百日咳、气管炎、感冒。俄罗斯高加索地区居民常食用孔雀草,有延年益寿之效。
民族用药:
【傈僳药】念夺莫:全草治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百日咳,痢疾,牙痛,风火眼痛,外用治腮腺炎,乳腺炎《怒江药》。
【阿昌药】路永撒:治上呼吸道感染,痢疾,咳嗽,风火牙痛,乳腺炎《德宏药录》。
【彝药】孔雀草,俗称臭菊花,缎子花,彝族药名依尼补此乌:彝医以花或根人药,主治蛇咬伤,痄腮,乳疮,久咳,热咳喘,头昏头晕,感冒发热等症《彝植药》。根治毒蛇咬伤《哀牢》。全草治上呼吸道感染,痢疾,百日咳,牙痛,腮腺炎《大理资志》。
园林绿化价值
由于一串红承受不了“五一”的低温,又经不起“十一”的早霜,盛夏的酷暑可使大多植株呈半死状态。因此,孔雀草巳逐步成为花坛、庭院的主体花卉。它的橙色、黄色花极为醒目。
孔雀草主要化学成份
该品含万寿菊素,槲皮万寿菊素,万寿菊甙,槲皮万寿菊甙(qu
erc-etagitrin),α-三联噻吩(α-terhienyl),Z-罗勒烯酮(Z-oci-menone),E-罗勒烯酮(E-ocimenone),棕檬烯,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万寿菊酮,辣薄荷酮和辣薄荷烯酮。
花中含万寿菊素及其甙和槲皮万寿菊素,土木香脑,堆心菊素,玉红色素,堇黄质等色素及中辊万寿菊素。
根中含α-三联噻吩。须根含-5(4-乙酰氧基-1-丁炔基)-2,2-联噻吩〔5-(4-acetoxy-1-butynyl)-2,2-bithiophene〕,5-(1-丁烯基)-2,2-联噻吩(1-nuten-1-yl)-2,2-bithiophene,异彩兰草素。
孔雀草植物文化
花语
爽朗、活泼,总是兴高采烈。
传说
孔雀草原本有一个俗称叫“太阳花”。后来被向日葵“抢去”。它的花朵有日出开花、日落紧闭的习性,而且以向旋光性方式生长。因此它的花语是“晴朗的天气”,引申为“爽朗、活泼”。凡是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个性从不拖泥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