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造成小麦倒伏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冬小麦倒伏怎么回事)

  1、品种原因

  不同的小麦品种在生长特性、抗病和抗倒伏能力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如果播种时使用了苗株高大、茎秆壁薄细弱、基部节间较长、弹韧性较差、耐水肥性较差、抗倒伏能力弱的品种,在小麦中后期遇到大风大雨或持续阴雨天气时,就比较容易发生倒伏。

  2、整地质量差

  小麦的根系主要分布在表土10-25公分以内,当下播种小麦基本都是用机器旋耕土地和玉米秸秆还田的方式。

  一方面机器旋耕层都比较浅,只有10-15公分左右。另一方面秸秆还田如果不精细化整地,会导致小麦扎根浅、扎根浮、虚扎根。

  不仅容易导致小麦根系发育不良、水肥吸收能力差,也会导致小麦扎根不稳、不实,进而造成小麦长势衰弱、茎秆纤细,大幅降低小麦的抗病、抗倒伏能力。

  在中后期遇到大风大雨的情况,就容易出现倒伏现象。

  3、播种量过大

  很多地方的农民朋友在种植小麦时,缺乏精量或半精量播种意识,为片面追求高产量而经常过量的使用麦种,有的地方亩均播种量甚至能高达50公斤以上。

  播种量过大的麦田,小麦田间群体大、分蘖过多。一方面会导致苗株互相争夺养分,造成单体营养不足、苗株瘦弱。

  另一方面还会导致小麦在返青拔节时因为田间拥挤隐蔽、通风透光环境差等原因,进而造成小麦发育不良、茎秆细弱、根基部节间拉长,大大削弱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增加病虫害问题。

  在遇到持续阴雨天气或者大风大雨等不良天气时,就容易发生倒伏问题。

  4、播种期过早

  在水肥比较充足的地块,如果小麦播种过早,冬前温度较高环境,会造成小麦发育早、生长快、易旺长或徒长,致使小麦因为在冬前过早、过多的分蘖而过多的消耗苗株和土壤中的营养。

  不仅容易越冬受冻,而且也会造成小麦因为养分不足而发生苗株瘦弱、秸秆细长的现象,抗倒伏能力会大幅降低,中后期发生倒伏的概率也就会大幅增加。

  5、施肥不当

  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很多地方的农民朋友往往存在过量施肥或者施肥比例不科学的问题。

  如果底肥用量过大,追肥过早、过量,或者氮肥使用过多而磷钾肥不足,不仅容易导致小麦发生旺长、群体数量过大,造成苗株叶片重叠、田间郁闭不透风。

  而且还会导致小麦贪青旺长而茎秆幼嫩、细弱、弹韧性不足,中后期遇到大风雨等不良天气就会发生倒伏。

  6、不良天气影响

  在春季时,随着温度的逐步提高,风雨天气也会慢慢的增多。

  如果田间排水不及时或浇水量过大,小麦在温湿度较大、养分充足的条件下,一方面容易发生旺徒长现象。

  另一方面也会出现根系窒息、细弱、吸收能力降低和茎秆细长、弹韧差的问题。

  尤其当小麦进入到孕穗灌浆期时,秸秆高、穗部重,在遇到大风大雨或持续阴雨天气时,纤细的茎秆不能完全支撑中上部穗部的重量,进而会发生大面积茎秆折断的倒伏现象。

  7、病虫害危害

  温暖湿润的环境是各类病虫害滋生的温床。

  春季降水较多,田间湿度大,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田间排水排湿管理,就容易诱发小麦发生根腐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锈病等病虫害。

  如果病虫害防治不及时或防治不当,不仅会造成小麦根部、茎基部、叶片等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或腐烂,进而大幅增加小麦发生倒伏减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