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喷雾施药技术防病虫害要点
介绍几种常用非喷雾施药技术在公园大规格乔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树体疗伤法对公园内大规格乔木,如垂柳、毛白杨、加拿大杨、刺槐、法桐、白蜡、雪松、油松等常查常看,预防为主,对症下药。
及时处理伤口。对树木因修剪、虫害、病害、风害、雨雪灾害等原因造成的伤口,及时处理,促进伤口愈合,尽快恢复树势,是防止病虫害侵入的有效方法。
剪除枯死枝。对已经枯死的主、侧枝,从枯死部位往下10厘米左右锯掉或剪除,切口要平滑,及时涂保护剂。
刮除腐烂树皮。对病部树皮及时刮除,涂刷75%的酒精或1%至3%的高锰酸钾液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涂保护剂。
树干涂白法全园乔木树干适时涂白,既避免日灼危害,也可防止云斑天牛、光肩星天牛、桃红颈天牛等产卵,以及蚜虫、蚧壳虫等危害。涂白高度自地面以上1.2米至1.5米。常年坚持,效果明显。
常用配方:生石灰10份,食盐1份,硫磺粉1份,水40份。
树干注药法在树干距地面30厘米左右处,钻孔注药。可有效防治天牛、木蠹蛾、吉丁虫等蛀干害虫和蚜虫、介壳虫、螨类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各种食叶害虫等。此法操作简便,省工、省药、不污染空气,不伤害天敌,防治效果好。
注药时间:在树木萌芽至落叶前的整个生长期均可进行,以5月至8月份效果最佳。树木落叶后至萌动前的休眠期不能注药。
选择药剂:选用内吸性较强且对树木生长无影响药剂,如氧化乐果乳油、甲胺磷乳油、75%可湿性呋喃丹粉剂、久效磷乳油等。具体选用农药因不同害虫、树种而异。
注药量:根据树木大小确定,在树干四周均匀钻孔2个至5个不等,以药液不流出为宜。按原液计算,一般胸径在10厘米以下的树木,每株注药1毫升至2毫升;胸径在10厘米至15厘米的树木,每株注药2毫升至4毫升;胸径在15厘米以上的树木,每株注药6毫升。一般将原液稀释3倍至5倍后注入,夏季高温注药时稀释8倍至10倍,以免高温产生药害。
注药方法:采取先钻孔、后注药的方法。用直径0.8厘米至1厘米充电电钻,在距地面30厘米树干上,呈45度角斜向下钻8厘米至10厘米深的注药孔,深度以达髓心为度,然后将孔中的锯末掏净、注入药液,最后将孔口用蜡或泥巴封闭,提高药效。树干表面有虫孔的,可用注射器直接向虫孔注药。
涂药包扎法适用于侵害园林树木的蚜虫、介壳虫、螨类、天牛、吉丁虫等食叶、吸汁、蛀干害虫和褐斑病、炭疽病、烟煤病等病害的防治。该法要掌握每种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及时防治。
涂药时间:从春季树液流动至冬季树木休眠前生长期均可进行。
药剂选择:选用内吸性强的杀虫剂、杀菌剂,如乐果、氧化乐果、甲胺磷、托布津、多菌灵等,浓度可按叶面喷洒浓度浓缩100倍使用。
实施方法:在树干适宜操作部位,将外面一层粗皮刮去一圈,宽度为该树干直径一半,涂上农药包扎即可;或用脱脂棉浸蘸农药,紧贴在刮皮处,外用塑料薄膜包扎。
根埋农药法对于双条杉天牛、介壳虫、蚜虫等顽固性害虫,在确保游客安全的前提下,在树木根部埋施呋喃丹颗粒等,根部吸收后输送到地上部分的干、枝、叶中,害虫取食后中毒死亡。此法不受温度、湿度、树高、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药效持久。
埋施方法:在距树干60厘米以外的根系密集区,均匀开挖3个至5个坑或打孔,深度50厘米至80厘米;然后视树体大小每坑或每孔内放入50克至100克呋喃丹,将坑或孔用土填平、灌水。药效可持续2个月左右。
灯光诱杀法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特性,选择对害虫具有极强诱集作用的光源和波长,引诱害虫扑灯后利用灯下毒液杀虫,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降低成本、节省劳力、节能省电、保护天敌、不污染环境、防治效果好等优点。杀虫灯的外形多样,可与公园景观设计相结合,既防虫,又造景。
在日常养护管理中,将以上方法综合运用,可大大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并引导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朝着更为环保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