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黄金榆夏季枝接技术探讨

  ,榆科榆属,喜光、耐寒,能适应干冷气候,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长良好,耐干旱、瘠薄、耐盐碱,萌芽力强,耐修剪,主根深,侧根发达,抗风保土,干性强,树干通直,树体饱满,叶色金黄。它对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氟化氢、烟尘等有较好的抗性,所以黄金榆受到从业者的青睐和认可,在绿化市场,特别是北方绿化工程中被广泛应用,成为绿化树种中的一支新秀,是北方干旱寒冷区域不可多得的黄色树种。

  黄金榆的繁育一般采用在白榆上高接,多采用枝接的方法。传统的枝接时间是在树液流动后、接穗发芽前进行,树体枝条发芽后一般不再进行枝接。通过几年来黄金榆的栽培实践,笔者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黄河故道地区的夏季枝接技术。它不但打破了传统的嫁接方式,延长了嫁接时间,提高成活率,而且具有接穗愈合快、萌芽快、新发枝条生长势强的特点。

  夏季枝接时间

  传统的枝接一般在树体休眠期进行,具体到榆树,3月1日至3月25日是最佳枝接时间,成活率一般都能保证在90%以上,而胸径超过6厘米的树木,成活率就不是很理想。提高大树嫁接成活率、延长嫁接时间是黄金榆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做实验的2011年春季,由于嫁接成活低,死亡的植株急需补接,而此时,采集接穗的树体枝条都已发芽,且冬季贮存的接穗也已用完,按传统方式再进行补接是不可能了,只能等到夏季芽接和第二年春季枝接,但这样势必造成出圃时间推迟。笔者在对黄金榆枝条观察时发现,其枝条虽然已经展叶,但都是小枝上的芽萌发,其小枝基部的芽并未萌动,而且经过春天的生长分化,芽体更加饱满。

  通过这个发现,笔者开始利用发芽的枝条开展夏季枝接技术研究。通过几年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一套较成功的夏季枝接经验。为了将经验进一步验证,今年夏季,从3月20日开始,每隔10天安排一次实验,一直到6月30日,分10次进行不同时期、不同气温条件下夏季枝接成活率的实验。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黄金榆夏季枝接最佳时间是3月30日至6月20日。从气温条件分析,气温低,成活率也较低,接穗萌发也晚,最适宜温度是18℃至28℃之间。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发芽越快,而气温超过32℃,枝接成活率就开始降低。)

  枝接方法

  通过几年的实践,对几种枝接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笔者认为插皮接成活率最高,但插皮接要求砧木必须离皮。

  1.接穗要求:

  在健壮的黄金榆植株上,选取生长充实、芽体饱满,粗度在0.3厘米至1厘米的无病虫害枝条,随采随去掉枝条上的小枝和叶片,在接穗下端削一长3厘米至5厘米的舌状削面,要求削面一刀完成,保证刀口平滑,留2至3个饱满芽体后剪断。随着气温升高,特别是气温达28℃以上时,接穗只留一个饱满芽体,大削面和芽体一个方向。因为留芽越多,接穗越长,套袋时袋内空间越大,使袋内温度越高,从而造成成活率低。

  2.砧木要求:

  根据需要的嫁接高度选择嫁接部位,要求嫁接部位表面光滑、无分枝、无病虫害,然后将砧木锯断,保证锯口平滑。

  3.嫁接方法:

  用接刀顺形成层将木质部与韧皮部拨开。由于黄金榆高接时砧木都比较粗,而且榆树的皮层韧性较好,砧木不必纵向开口。将削好的接穗大削面朝向木质部,沿木质部与韧皮部中间直接插入即可。最后用塑料条将嫁接部位包严捆紧。若砧木较粗,可选择不同方向插上3至4个接穗,成活后枝条分布均匀,树体显得饱满。在绑扎时,粗度超过2厘米的砧木锯口不易绑严,可只绑扎嫁接部位的四周,锯口不用绑扎,上面套个塑料袋即可。

  接后管理

  嫁接后要注意观察接穗成活情况,气温超过15℃,接穗一般12至15天萌发;气温超过25℃,接穗6至8天萌发。接穗萌发后要及时将上部塑料袋捅破,否则新萌发的幼芽长时间在高温的塑料袋中,易造成灼伤。当萌发的枝条长到5厘米至6厘米时,把塑料袋去掉。一个月后,将绑扎的塑料条解绑,这个过程,注意除萌、浇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

  枝接特点

  传统的嫁接时间一般在3至4月份,各种树木都在这个时期进行嫁接,造成嫁接时间紧、嫁接技术人员难找,使嫁接成本提高。而采用夏季枝接的方法,可将嫁接时间延长至6月中下旬,使从业者不用过多考虑时间问题,而且其方法简单、易操作。夏季枝接最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将春季嫁接死亡的植株进行多次补接,使成活率又得到进一步提高,保证植株生长整齐一致、提早出圃。另外夏季枝接的接穗可随采随用。

  夏季枝接技术要点

  1、夏季枝接前,对砧木必须浇一次透水,促进生长,保证离皮。

  2、采集接穗时用多少采多少,不要多采,防止枝条失水。

  3、在具体操作时,要工作细致,因为芽体更加饱满,更加凸起,容易碰伤和碰掉。

  4、注意气温变化,一定要在18℃至28℃范围内进行嫁接,气温超过32℃时,成活率降低,当气温超过35℃时不易成活。

  5、及时捅破套袋。

  6、应当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土壤条件、不同栽培方式、不同环境和气温条件,在当地做好实验后可大面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