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小麦锈病的发病原因,怎么防治

  随着春季的到来,小麦种植从越冬期逐渐进入返青拔节期。与此同时,许多病害接踵而至,其中锈病是危害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小麦锈病的成因、症状及综合防治。

  病因

  小麦锈病的发生与品种、菌源、温度、湿度、栽培管理、苗期生长等因素密切相关。

  1·品种原因:部分地区小麦品种连续多年种植,品种特性退化,抗病、抗锈病能力减弱。

  2·细菌来源的原因:冬孢子和夏孢子在麦田周围杂草或小麦自生苗上越冬或夏孢子。

  3·栽培管理:一是重粘土、低洼、排水差的土地病害较严重;二是部分或迟施氮肥、种植密度过大、大田遮荫的田易发生病害;三是植株生长娇嫩,成熟期推迟,易受病原菌侵染。

  4·温度:茎锈病的最适温度为18-25℃℃,叶锈病是15-22℃,条锈是9-16℃。因此,春季条锈病发生最早,其次是叶锈病和茎锈病。

  5·湿度:凝结、雨雾都有利于铁锈的发生。

  症状

  小麦感染条锈病后,最初表现为绿色斑点,然后形成亮黄色粉红色的溃疡(即夏季孢子)。孢子小,长圆形,在叶上呈条带状排列,与叶脉平行。当孢子堆成熟时,会散出亮黄色粉末,称为夏孢子。后期,表皮下出现黑色狭长条形溃疡,即病原菌的终末孢子。

  叶锈病的夏孢子囊散落在叶片上,橙红色,中等大小,圆形到椭圆形。炭疽孢子通常不穿透叶片,但偶尔穿透叶片。背面的孢子比正面的小。

  条锈菌的子孢子分散,不规则,深褐色,大而长圆形。夏季子孢子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同一侵染点两侧均可出现子孢子,叶片背面的子孢子比叶片正面的子孢子大。

  综合控制

  1·抗病品种选择: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注意品种的合理组合和轮作。

  2·加强栽培管理

  适宜播种期:在秋苗易发生条锈病和叶锈病的地区,适当晚播可有效减少秋苗病害。在茎锈病流行的地区,宜早播,促进早熟,减少后期危害;

  合理施肥:施用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加磷钾肥的施用,做好氮、磷、钾的合理搭配,增强小麦的抗病性;

  合理灌溉:对于春旱频繁的小麦区,小麦锈病后水分损失过大,应加强灌溉。为了减少产量损失,有必要在雨水较多的麦区开沟排水。

  3·化学控制

  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100g)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0.1%和20%井冈霉素)拌种;

  春季喷施防治:返青期和拔节期是防治小麦锈病的最佳时期。一般用5%667m2的浓雾喷入麦苗茎部,使药液淋到发病部位。田块重量7~10d,防治1次。或用50~60g的20%土霉素乳油防治水雾,如2D后喷雨,雨后喷1次。

  以上是小麦锈病发生的原因、症状及综合防治。以上化学方案仅供参考。我希望它能帮助你。